适合自己的 ● 才是最好的 新闻动态,洞悉互联网前沿资讯,探寻网站营销规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站长新闻

最近的消费观念

日期:2019-12-23 10:16:48 来源:合肥良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官网:https://www.hflmwl.com/ 阅读:2142次
大概4-5年以前,我的消费观念是“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2年多以前,我自己在家带孩子,接到办公室的大姐带了一个统计局的工作人员敲了我的门,问我愿不愿意参与居民收入支出调查,就是记账,每年还会有一千左右的奖金。我结婚成家以后想过记账的事情,但总是不了了之,借此机会,我开始了为期2年的系统性记账。统计局发的账本门类复杂,条目细致,培训课上提出许多要求。按照这个方法记下来,不说为国家作出多少贡献(我还拿了优秀记账员的奖),对我自己家庭的财政贡献是巨大的。

我发现,我家的支出大头是外卖和外食。因为不信任中央厨房,我不会买没去过实体店的外卖商家,因而外卖和外食的菜品几乎相同,价格也基本一致。虽然我有许多时间在家,但是忙起来以后就会忘记给做饭留出时间,往往是饿的时候才想起来吃饭,打开冰箱空空如也,饥肠辘辘没力气出门(尤其还要抱个孩子),自然拿起手机叫外卖。一周4-5次,每次60-80,就是将近2000元。再加上周末一家三口去网红点打卡,赶时髦,追求“生活的仪式感”,总价就很多了。然后我想到一个办法,一周总能找到一个时间集中采购,到本地的农贸市场买最新鲜最便宜的菜。采购量最大的情况下,蔬菜60、水果80、肉类100,加上零食和奶类,总共不到300块钱,一个月一千出头。虽然到周末还会扔几个没有吃完就腐败的青椒西红柿,但是最多也就是十几块钱。冰箱里总有食物,就不会拿外卖应急。再把“仪式感”搬回家,餐桌铺上桌布、摆上鲜花。周末专门搞一段时间全家一起做饭,做一些“大菜”、“硬菜”。连孩子也一起参与,这是更好的“仪式感”。我们在家里做过红烧肉、烤猪排、叉烧、各种口味的西点浓汤、羊排、各种馅料包子、苹果派、清蒸各类海鲜、冬阴功、蛋糕、各种中餐小炒、卤味、披萨……在外面吃过的、书上看到的、纪录片里演过的,主要是符合家人口味,我们都会在家里自己尝试一下。消费降级,但是品质却没有。这样,我们就能有底气坐在米其林餐厅里吃没见过的食物。

第二点,是关于孩子的。都说小孩是人形碎钞机。在记账的2年里,我放开所有欲望给孩子买东西,光3岁以前的车就有:扭扭车、三轮车、平衡车、滑板车、婴儿折叠推车、婴儿高景观车。衣服也是看到喜欢的就买。可是,并没有多少钱。远远不如吃的多。比如袜子,就算一个小孩18岁以前都不洗袜子,穿一双扔一双,也只需要一万多块人民币。小宝宝很少出门,外衣和鞋只要当季一两套就够了,消耗品是秋裤,20一条,200块钱够穿全年。当然,选择合适的渠道、品牌和购入时机是很重要的。算清楚孩子的物质需求,做好提前的功课,“明智地”购买很重要。毋庸置疑,以后的教育肯定是大头。不管是早教还是课外兴趣班,在我们这里150-200一小时。钢琴为例。5岁开始学到18岁,每周一次课,一次200,需要十万多。算上考级或者比赛前的加训,以及去外地的车票机票,二十万肯定够了。这个钱花出去,如果配套的努力都跟上,比如练习的时间,比如家长应该做的配合,已经能够超越大部分琴童的程度。幸运的话甚至能够进入专业领域,就可以做孩子以后吃饭的本钱。这样算来,可以说是非常值了。

再说英语教育。许多人觉得孩子学英语要从很小的时候,比如2岁语言爆发期大时候介入。这样孩子就会当英语母语一样,自然而然说得像汉语一样溜。我觉得,如果家里没有一口人母语是英语的话,要达到这个程度是很困难的,而且未必对孩子的思维和概念的形成是好事。我观察孩子学说话的时候,发音是一回事,更难的是概念、逻辑等思维的组织。一上来就一个世界、两套语言,而且有一套语言身边没有活人在使用,他甚至搞不清什么叫做“2套语言”,他的思维就会慢。进入他主观世界的概念和结构会变少。比如,二十秒钟孩子能弄清楚电梯、家在地平面上方、开关门、不能在电梯里跳等规则。如果汉语一遍、英语一遍、他可能得花1分多钟弄明白2次说得是一件事,以及汉语里和英语里的相关词汇有什么对应。这时候他像海绵一样吸取一切,你不知道孩子会因为英语而损失了什么。我自己是小学5年级开始学英语的,非英语专业,现在可以看剧、听歌、看小说、刷网页、跟美国人侃大山。我从一开始学的时候就知道这是另外一种语言,说得不如母语好,但是不影响我日常使用。真正难的是如果一个概念在汉语世界里没有,你要去记住这个词汇,了解含义和适宜的上下文。这种培训在早期教育机构里的英语教育,教一些apple、thank you之类的地方,是得不到的。我到这两年才弄明白为什么新概念第一册里大家见面要聊天气,因为我才弄明白什么叫做工业化、污染、环境治理、城市化、现代社会的孤独、人情世故……

所以我现在就偶尔自己教孩子几个名词,颜色、动物、家具什么的,能记住就记住,记不住也没关系。我不会在2-3岁花大价钱请老师上学习班学英语。我会把钱省下来,在孩子能基本交流的前提下(比如新概念1、2册水平),带她去美国或者哪里生活一段时间。我更不会为了给她挣学费而花很多时间做其他工作(比如做第二份工作之类的),而是有时间自己好好学学英语,多记住理解几个复杂的概念,等她遇到的时候,如果我刚好在她身边,有能力解释给她。

基本生活需求里,除了吃,穿也值得单拿出来讲一讲。女人的衣服比男人的贵很多。胖子的衣服比瘦子贵很多。与其买衣服,不如减肥。我男人信奉奥卡姆剃刀原则,特别好养活(笑)。让他穿皮鞋西装、梳油头不如要他的命。我现在出门很少,只有上课和家庭娱乐让我出门,基本没有应酬。最喜欢穿的衣服是健身的紧身裤和半袖衫。没有到老公那么极简,却也渐渐失去了对品牌、名牌、花哨的装扮以及一切号称消费就能彰显阶级的物品的爱好。主要我觉得穿名牌未必能代表能力、收入或者阶级。我认识的一个人,地方院校二本专业,家里18线城市公务员,上学背LV,家里开奥迪A8。这个现实不禁让我觉得这些所谓名牌不过是另外一种割韭菜的方法。工业革命这么多年,还有过劳死,还是一般意义上比较高的层级(医生、教授、明星等等),完全没有实现将人类从日复一日地劳作中解放出来。这个结构如何让大家永远不满意,永远在工作?我相信名牌起了很大的作用。(我是不是太左了?笑)

最近的一笔大开支是寒假带孩子去海边。因为定得早,就算目的地很远,全部加起来不过2万。旅游这种事,当然是剩不掉的。人天生需要在安逸并稳定、可预知,以及冒险与新的知识之间徘徊的。之前去南极,回来以后读了《世界上最糟糕的旅行》,直观地体会到一个可悲的事实———————现在我们不管去哪里,都不会有大航海时期的浪漫与冒险了。不管跟着旅行社去哪里旅游,我们看到的都是资本主义全球化以后的世界。那些美丽而独特的当地景观许多不是为了当地人的日常生活而存在,而是专门为了让游客看,并且消费,并且成为产业。真正体现旅游目的地人生存方式的景观是你,这个游客。作为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发现可能不会比在书房里。哦……我们现在书房也是摆设,等公交的时候手机上刷来的东西才更多。所以,我可能会比较谨慎地挑选旅游目的地和出行方式。比如等孩子15岁的时候,与其花几万块钱跟着旅行社旅游,不如带她上山支教(或者参与一个国际支援组织,可能的话)。或者带她去意大利之前,确保她读过《罗马人的故事》并感兴趣,不感兴趣就算了,毕竟据说扒手挺多的。

这就是我,一个没遭过灾的普通妇女最近的消费观念。夜已深,可能有些内容一时没想起来,也就说明这些内容可能不太重要。以后可能会变,那就是以后的事情了。

作者:苏丽珍(豆瓣)

本文标题:最近的消费观念
本文网址:https://www.hflmwl.com/news/682.html
原创作者:合肥良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以链接形式注明。
声明:本页内容由合肥良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网络收集编辑和原创所得,所有资料仅供用户参考;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认相关法律责任。如您认为本网页中有涉嫌抄写的内容,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您,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如果您对SEO优化核心技术文章感兴趣,请点击查看网络推广网站制作的相关文章,请关注良马科技官网(www.hflmwl.com)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